不孕症治療(包括試管嬰兒與人工受孕)的併發症,並不算多,簡單說來有以下幾點:
1、多胞胎妊娠 (multiple pregnancies, multiple gestations)
爲了增加懷孕的機會,常常會使用排卵藥物來增加排卵的數目。使用排卵藥物可能增加懷孕的機會,但同時也可能增加多胞胎之機率。多胞胎妊娠的危險性較單胞胎高,包括早產、子癲前症,及產後出血。懷孕早期如有多胞胎,有些胎兒可能自動消失心跳;如果到懷孕10週後,仍有三胞胎或三胞胎以上,則可考慮減胎。多胞胎妊娠之孕婦特別要注意預防早產的發生,孕婦應儘量多休息,並且注意是否有子宮收縮的現象。正常懷孕一天也會有幾次宮縮,但如果一個小時有幾次宮縮則表示頻率太高,應考慮就診及安胎治療。如果有血壓升高,水腫,體重急遽增加,尿液檢測出現明顯蛋白尿,則表示罹患子癲前症,需即時治療,多胞胎子癲前症的機會較高。
2、卵巢過度反應症候群 (OHSS, ovarian hyperstimulation syndrome)
- Aug 26 Tue 2008 17:16
不孕症治療的併發症
- Aug 19 Tue 2008 12:39
要如何知道自己什麼時候排卵(排卵週期的偵測)
要知道自己到底什麼時候排卵有很多種方式,這不但很重要,也是很多不孕婦女尋求懷孕的第一步。大致上有下列幾種方式:
1. 基礎體溫的測量:這是最多人使用,卻也是最不準確的方法之一。由基礎體溫的測定與高低溫的變化,可以知道自己到底有沒有排卵,但卻很難精確知道到底那一天真正排卵,況且當妳好不容易真正確認自己已經是高溫期時,往往已是排卵之後2 ~ 3天的事了,此時再同房早已來不及。雖然基礎體溫表對於精確排卵日的預知有其先天上的不足,但其好處是可幫助自己了解到底有沒有真的排卵。
2. 子宮頸粘液的週期性變化:接近排卵期時,由於血中雌激素的上升、刺激子宮頸粘液的分泌增加,因此在很多婦女都可以感覺到排卵前陰道透明分泌物,也就是所謂的蛋清狀分泌物的增多。這也是很多婦女自我偵測排卵的方式之一,但也是正確預知排卵日最不準確的方法之一。我們知道在排卵前24 ~ 36小時,黃體激素會開始大量上升,根據Templeton等人在1982年發表的論文,發現有35%的婦女在黃體激素上升前一天,陰道分泌物就已經增多了;而有44%的婦女在黃體激素開始增加當天,以及18%的婦女在黃體激素開始增加的隔天,陰道子宮頸的粘液分泌明顯;而更有3%的婦女在黃體激素上升後2天,陰道分泌物才開始增多。也就是說,觀察陰道分泌物的增加,可能發生在排卵前3天開始,一直到排卵之後都有可能,甚至有很多婦女這種現象非常不明顯。由於其誤差範圍可達3-4天,當然也很難準確判定排卵的日子,或甚至有無排卵。
- Aug 15 Fri 2008 19:36
進入醫學院後的第一次震撼教育
我想,很多人對於進入醫學院就讀有很大的恐懼感。這種恐懼可能主要來自於兩方面,其一是要面對血淋淋的手術或病厭厭的病患,另一則是大體解剖課程,尤其是後者尤然。
進入醫學院之後的第一次震撼教育不啻是大三時的大體解剖。
為紀念這一個歷史性的時刻,我們同一組10位同學在醫學院解剖教室前大合照,也從此由台大校總區跨入台大醫學院,開啟了此後幾年真正醫學院學生的求學生活。
- Aug 08 Fri 2008 09:40
體內由排卵、受精、到著床的過程
體內由排卵、受精、到著床的過程。包括以下的步驟
1. 成熟的卵子排出來,進入輸卵管末端的膨大部位。一般取卵所得的成熟卵子,其透明帶外環繞著呈放射狀排列的埠丘,這些埠丘細胞幫助卵子的成熟與受精
- Jul 31 Thu 2008 15:51
子宮內膜異位症與不孕症
25-40% 的不孕症患者有子宮內膜異位症; 相對而言,只有5%左右的一般群眾罹患此症。
子宮內膜異位症造成不孕的機轉複雜,可能不是單一因素所能解釋。
子宮內膜異位症造成不孕的機轉:
1. 生殖器官解剖位置的改變, 尤其是中度或重度子宮內膜異位症患者。
- Jul 29 Tue 2008 17:09
子宮內膜異位症 (endometriosis)
子宮內膜異位症是什麼?
子宮內膜異位症(endometriosis)是一個生殖年齡婦女常見的毛病,也就是〝正常〞的子宮內膜,跑到不正常的位置上,例如卵巢、腹膜、膀胱……等等。若長在卵巢內,則形成所謂的「巧克力囊腫」,而長在子宮肌層的則稱做「子宮肌腺症」。
子宮內膜異位症的病因
子宮 內膜跑出子宮外生長的成因,至今仍不是很清楚。也可以說,應該不是單一因素或理論可以完整解釋的。比較有名的有1885年由von Rocklinghausen所提的胚胎來源說,1903年由Meyer所提的腹膜化生說,1927年由Sampson提出的月經逆流說,1949年由Javert所提出的血液散佈學說及1955年Levander提出的誘導說,等等。
- Jul 22 Tue 2008 13:57
子宮鏡檢查-不孕症治療的好幫手
子宮鏡到底是什麼?
簡單說來,它是子宮腔內視鏡的簡稱,醫生使用先進的內視鏡系統從陰道經由子宮頸伸入子宮腔內,藉以檢查子宮內膜的病變。子宮鏡的發明提供了子宮腔病灶直接且確實有效的診斷與治療。不論是一般的子宮腔病灶,或是不孕的診斷及治療,都是子宮鏡檢查的範圍。
當我們決定要進入不孕症檢查或療程,尤其是試管嬰兒時,醫師會建議做子宮鏡檢查,直接用肉眼觀察診斷,正確的診斷是否子宮內膜內有否任何的病變。我們須知,胚胎著床是個牽涉很複雜的機制,一旦有任何病變都會影響最終的著床,而造成懷孕的失敗。
子宮鏡可分為診斷型及手術型,依材質又可分硬式及軟式。管徑小的軟式子宮鏡(0.3 to 0.5 cm),可以隨意彎曲,若病人可以接受,不需麻醉,不需住院,檢查後即可回家。硬式的子宮鏡則建議施以輕度麻醉,以減輕病人的不適,並可進行相關的手術,在門診就可進行,不用住院,沒有傷口,健保有給付。
- Jun 30 Mon 2008 18:19
第一次拍荷花
今天看到了好友HSG寄來的部落格(http://blog.udn.com/horngsg/1993014),照片真的是美極了,因此我也野人獻曝一下,將今年僅有的2張荷花照與大家分享。
平常大多是拍人物(尤其是小孩)、風景為主,從未有興趣拍過荷花,今年碰巧在女兒的堅持下,勉強拍了2張,想不到效果還不錯。當然與大師相比還是不值一哂,請各位將就看一看了。
第一張是 Contax (Carl Zeiss) 鏡頭 85mm F1.4, 底片是 Kodak 電影底片250D 所拍攝。
- Jun 24 Tue 2008 17:19
胚胎植入後需要絕對臥床休息嗎? 需要休息多久?
胚胎植入後是不需絕對臥床休息的。
在近幾年,醫學研究發表文章中可以查證得知,胚胎植入後休息與否對懷孕率是沒有影響的。在2007年5月著名醫學期刊 (Fertility and Sterility) 中有一研究發表,研究結果亦是如此,且未臥床休息的控制組其懷孕率甚至高於研究組(有休息的個案),所以臥床休息是不會影響懷孕率的。但是應儘量避免過度活動、勞動,例如抬(提)重物、跑、跳或撞擊、跌倒與劇烈運動等。相對地, 長期臥床不動,血液循環會變得緩慢,故較不建議個案這14天中長期臥床。
生活調適方面是因人而異的,夫妻雙方開始規劃做試管嬰兒時,建議應該也要計劃植入後這等待的日子如何渡過,包括心情、時間的安排、生活作息等等。Office lady 的工作量屬性是輕度的,但節奏是快速急迫的,所以應著重於緊張度的調適,一再地提醒自己動作迅速, 但是心情要平靜且從容的,也儘量避免上下班追公車,趕打卡時間的情形,以減少壓力形成。而勞力者在工作單位人力許可下,試著尋求支援分擔自己勞力的部份,找時間多休息。無職業者更應詳加規劃在家的日子如何渡過,繁重的家事交待給另一半去執行,例如拖地、抹地、洗浴間或是追垃圾車等 ; 多餘的時間不要拿來做未來未知的想像,有時悲觀的想法意涵著跳躍後而有鑽牛角尖的情形發生。建議妳可以配合自己的興趣作規劃,例如看雜誌、漫畫、看影片、看書、唱歌(卡拉OK),偶爾找好友喝個下午茶,上館子等等,做自己想做且快樂的事,使心情愉快,保持樂觀自信的心,才是妳能給胚胎的好環境。